英國將於6月23日辦理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花店也趁勢推出「脫歐」(左)與「留歐」兩種花束(美聯社)
英國將在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留歐」與「脫歐」兩大陣營各執一詞,聲稱自己的主張才是真正有利於英國。「留歐」陣營認為英國脫歐將會傷害經濟、造成失業,企業也會移出英國。此外,英國將會失去與歐盟和其他國家貿易協議的好處。「脫歐」陣營則認為歐盟束縛了英國處理國內事務、稅務和貿易方面的彈性,而歐盟引進分配難民和移民的方式,更擠壓了英國人民的福利和日常生活。此外,「脫歐」陣營不滿英國須交給歐盟鉅額的會籍費用,同時也宣稱歐洲大陸疲弱的經濟拖累了英國的成長。
以近來英國的民調來觀察,雙方陣營勢均力敵,公投結果預料將會相距不遠,未來這項議題恐怕持續在英國引發爭議。按照這樣的發展態勢,對比台灣的現況,令人不禁懷疑我們是否應該加入TPP或RCEP等區域協議?而簽訂協議的前後,是否能夠抵擋住抗議的聲浪?更重要的是,加入TPP或RCEP之後,是否真是利大於弊?所獲得自由貿易的好處,是否真的大過若干產業的損失以及國內所引發的對立?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認為,脫歐將為英國帶來沉重代價。(美聯社)
對於英國而言,歐盟不僅是個政治組織,更是經濟貿易的聯盟。英國透過歐盟參與歐洲的區域經濟,也透過歐盟和其他國家所簽訂的協議,享受自由貿易的種種好處。自由貿易所帶來降低關稅、破除貿易壁壘、以及各國依照各自優勢生產和交換貿易等利益,從經濟學教科書和實際運作來看,都是值得大力支持的。然而,現今的區域性經濟協議,不管是歐盟、TPP或RCEP,內容除了關稅和配額之外,皆更深入地干涉到各國的國內運作,例如規範環保、政府採購、勞工和消保權益等等。以自由貿易之名,來行干預他國市場經濟之實,利弊得失實在不像以往單純,更需要仔細地評估。
除此之外,審視「留歐」和「脫歐」兩大陣營的族群,可以了解到雙方支持或反對的出發點。例如,退休人士可能擔心,歐盟分配到英國的移民擠壓了他們所享受的福利和服務;正在找工作的人可能擔心,「脫歐」造成經濟的震盪和工作的流失。大企業可能憂慮「脫歐」將造成人員重新配置的成本,以及在稅務上和貿易上的種種不確定性;中小企業則可能希望藉由「脫歐」,擺脫歐盟的管制,讓公司運作更有彈性。由此觀之,不管是「留歐」或是「脫歐」,總是有一方得利,而另一方將會受害。
持脫歐立場的倫敦市長強森。(美聯社)
從英國脫歐公投的爭議來看,台灣也需謹慎思考加入TPP或RCEP對於不同產業和不同族群的影響。以「美豬議題」為例,美國不斷表明「開放美豬」是美國支持台灣加入TPP的關鍵議題。但如果我們同意用「美豬」來換TPP,台灣的養豬業將會深受其害,況且要加入TPP,恐怕不是開放「美豬」就可以達成的,其他產業和族群必定還要付出不少代價。一些大企業憑藉著政商實力,呼籲或恐嚇政府加入TPP的重要性,但弱勢的豬農或其他受害者卻難以在此議題中發揮足夠的影響力。
過去台灣政府對於大企業在稅制和匯率方面,形塑了親商的環境和政策。然而,不少大企業卻壓制工資條件或將生產外移,並積極規劃避稅,結果GDP的成長沒有反映在一般人的就業和薪資增長。這些企業不思創新和轉型,卻不斷在生產成本和稅務上動腦筋,而之所以力主加入TPP或RCEP,也是為了獲取低關稅來因應競爭。幫助企業增強競爭力固然是政府的責任,但後果卻是要其他產業和族群付出代價。因此,在利弊得失和權益分配上,政府實在需要好好地衡量。期盼未來政府在自由貿易的議題方面,能充分地與各個產業和族群溝通,千萬不要在激烈對立中簽訂協議,而又在加入TPP或RCEP後持續引發爭議。假使因為自由貿易的爭議而讓其他政策停擺,後果絕對是得不償失!
*作者為經濟小說作者,曾出版《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2000年開始投身於金融界,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