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 星期一

轉載:厭世代 // 低薪 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 :他們的日子是這樣過

【厭世代】低薪、貧窮與看不見的未來:他們的日子是這樣過

文、攝影:吳承紘|圖表、插畫:吳念芯|影片拍攝:程兆芸|影片監製:李漢威|動畫製作:高敏嘉、游子慧|題字:江芃瑾
第二篇我們談了全球自90年代已然形成的「青年薪資折扣(youth wage discount)」趨勢,以及台灣教育程度不能保證較高薪資、與「22K天花板」政策的現象後,在這一篇當中,我們想要探討厭世代為什麼會被錢追著跑,在經濟壓力下過著看不到未來的生活,他們的薪資從起薪22K到10年資歷的40K都有,但是否一樣地捉襟見肘?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將試著比較北中南不同城市厭世代的收支狀況,並且了解北中南的城市是否真的有物價上的差距,而這也將會影響厭世代選擇工作的考量。
首先從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的《105年家庭收支調查》當中「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來看,不同縣市的消費水準是否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厭世代的生活。
2015年台灣地區平均每月消費支出是20,421元,這個數字已經非常接近「22K」。接著我們來看貢獻台灣整體勞動力達7成的六個直轄市。
在首善之區台北市生活,則每個月平均需要花費27,216元,全國最高,22K根本無法在台北市生活。鄰近的新北市則是20,315元,以目前就業市場當中的主力——大學畢業生的起薪27,655元來看消費支出,畢業後在台北市工作等於每個月只剩下438元,徹底成為月光族。而新北市雖然可以多出7千元,但如果居住在新北市然後通勤到台北市工作,恐怕支出也會相當逼近台北市。
台中市、高雄市的月平均花費分別是20,281元、21,191元,22K同樣難以生存。但是到了桃園市與台南市,則是呈現不同的面貌:兩個城市的平均花費分別是19,845元、18,110元,相對生活成本較低,而根據勞動部的勞動力統計,這兩個城市的勞動力僅佔台灣整體數字的17.5%,而雙北與台中、高雄的勞動人口則是佔了全台的52%,所以接下來,我們將呈現四位分別在北中南的年輕工作者,透過描述他們每月最真實的生活場景、消費概況,勾勒出「厭世代」真實樣貌。
個案一:麵包師傅王隆甫
阿甫
我和33歲,剛起床不久準備上班的麵包師傅王隆甫,在通化街一家標榜正宗台南意麵的小吃店坐下。禮拜二晚上六點半,街上的人潮因為陰雨而顯得稀稀落落,但麵店卻是人聲鼎沸坐無虛席,我們只能側身坐在騎樓另外擺設的座位區,眼前是馬路,身後則是來來去去的外帶客人。
我們點了一大一小兩碗意麵,一份燙青菜,一份粉肝,很快地擺了半桌。
「別客氣,加菜。」我說。
會這麼說是有原因的。由於現在是大夜班,因此平常如果沒有特殊的事情,王隆甫的平日三餐除了早餐公司由供應之外,午餐基本上在睡夢中解決,晚餐則為了節省時間而外食。晚餐內容千篇一律:便利商店的便當加飲料,每餐控制在約100元以內。但因為吃的晚,所以通常還會有公司的宵夜。因此,即使租屋處距離通化街這樣一個吃食方便的地方不算太遠,到餐館或小吃攤好好吃一頓正餐,對王隆甫而言仍是難得的「小確幸」。
其實,我對他4萬元的收入卻生活拮据感到疑惑,4萬元對一般上班族來說算是不錯的收入,但從王隆甫每月的收入與支出來看,我才了解原來4萬元也有可能成為月光族。
厭世代支出表-1
王隆甫目前的收入為4萬1千元(本薪3萬5千元,6千元為每月的兼差所得),而他位於和平東路三段(原軍功路)的租屋處,每月房租9千元,電費加上水費共1,300元,租屋成本便已經佔去10,300元,將近收入的四分之一。其他的開銷方面,必要的行動電話、每天通勤的機車基本開銷共3千元,加上助學貸款5千元,幾乎去掉收入的一半。
剩下的22,700元,扣掉每月控制在7千元上下的食物費用,再加上5千元孝親費,則剩下10,700元可以作為其他支用。如果扣掉每月撙節下來的娛樂費約2,000元和林林總總的個人用品,每月王隆甫就只剩下3,200元可以作為儲蓄或彈性使用。以台北市平均每人每月的支出為27,216元來看,王隆甫的每月支出就差不多是在這個水準上下。
所以,王隆甫每月的娛樂活動就是看個電影,偶爾出門走走或看個展,就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了。
從王隆甫收入與支出的結構來看,居住與食物的費用佔了將近一半的支出,而每月剩餘的收入只有三千多元,無法稱的上是財務安全,更不用說對未來的投資。如果王隆甫沒有兼6千元的打工,生活將會更拮据。但即使薪水超過4萬元,仍過著被「錢追著跑的生活」,王隆甫形容。
【影片】王隆甫:我要成為一位麵包師傅,會一直走下去
那麼,如果月薪4萬元以下,在台北租屋工作的上班族,面臨的又會是怎樣的光景?
個案二:行銷專員李芸樺
瓈云
外型亮麗,穿著樸素的李芸樺(化名),22歲,國際商務系畢業後不久在一家公司擔任行銷專員。每月的收入為本薪23,000元,加上1萬元獎金共3萬3千元。
由於李芸樺對公司每月1萬元的「獎金」沒有安全感,所以在這次的專題受訪者當中,雖然她的收入是25歲以下最高的人,但她仍不敢消費。比較奢侈部分的大概就是她在捷運附近1萬元房租含水電費的套房,佔總收入的三成,以及每月1萬元的餐費。李芸樺解釋,餐費會花到1萬元,主要是將聚餐的費用算進去,包含與男友約會的費用,「不然我其實吃的不算多」,李芸樺說。平常她的三餐費用大都落在80元上下,中午則與公司同事一起訂便當,費用約85元。晚餐則大多是水餃、麵食加一份湯共約70元。扣掉每月固定的返鄉車資,以及必要的交通與手機通話費等等支出,每月結餘約在4,100元左右。而李芸樺每月的娛樂預算,除了聚餐之外約2千元左右,沒有太多的休閒活動。
厭世代支出表-2
面對這樣的生活,即使從高雄北上求學四年已習慣台北的物價,但李芸樺仍然覺得進入職場後像是場「震撼教育」,第一次感受生活的現實壓力。
和4萬元的薪水比起來,3萬出頭的薪水同樣沒有太多的休閒娛樂,也沒有太多的存款,薪資幾乎都被居住和食物的支出所佔去。唯一的本錢是年輕。至於什麼時候可以脫離這樣的生活,李芸樺看得很開。「至少等試用期過了再說吧!」她笑著說。
個案三:計畫助理林秋容
國標舞
「台北居,大不易」已經是一種生活「常識」,連帶地也影響了厭世代是否在台北工作與生活的意願。從前面提到的《105年家庭收支調查》來看,台北市每人每月27,261元的平均支出,就已經比「22K」高出甚多,甚至比貧窮線27,235元還高。如果沒有三兩三,很難在台北生存,從王隆甫和李芸樺的例子就可以印證,更別說那些收入比他們還低的其他厭世代。
如果台北居大不易,那麼出了台北之後生活成本是否會比較低,生活品質也比較好?
在學術機構擔任一年一聘的計畫助理,今年30歲的林秋容(化名),同時也是一位業餘的國標舞者。
來自南投的林秋容,因為工作的關係選擇在台中火車站附近租套房,每月房租8,500元,加上水電費剛好1萬元,佔了總收入將近三成(28%)。「當初我還住過八千九,火車站附近用木板隔間的房間呢!」林秋容補充,「因為一個人在外生活,我每個月的支出都算的很清楚,」林秋容笑著一筆筆算給我看。餐費部份,林秋容每月的預算約8千元。
我好奇的部份是,三餐的成本與台北相比是否比較低廉?細看每餐的花費,早餐三明治和蛋餅最貴45元,麵包有時是80元,午餐的便當也需要100元上下,跟同事吃合菜則是140元。如果選擇便當,價格則是從最便宜的65元到120元都有,麵食偶爾也會有140元這樣的價位出現。因此,從帳面數據來看,雖然台中市每人每月平均支出是20,821元,比台北少了6,395元,但從林秋容的例子來看,租屋與外食的成本卻不見得比台北低。然而,台中地區某些工作的薪資卻很忠實地反映出城鄉差距。
厭世代支出表-3
「到台中找工作,一開始是找一些出版社。因為我很直接,所以都直接問薪水是多少。編輯就是22K或23K,業務高一點,25K或26K,業績獎金就看你的能力。但心裡想這樣的薪水怎麼在台中過活?」林秋容描述當初找工作的過程。
由於所學的是教育相關科系,因此即使擁有碩士學歷,在台中的工作機會仍是有限。在收入的考量之下,林秋容最後選擇報考聘僱制計畫助理的工作,因為薪水是按照學歷敘薪,可以到3萬以上。
按照教育部的敘薪標準,林秋容的月薪是36,050元,每月支出扣除房租與餐費後剩18,050元,但因為每個月的舞蹈課以及比賽的開銷平均就需要8千元,加上學貸4千元,最後剩下6,050元。但林秋容還是很努力地每月固定存下3千元,然而有時候也會有透支的情況發生。但為了成為職業國標舞者的夢想,林秋容以跳舞為第一優先,想辦法縮衣節食。
「我想要跳舞一輩子。」林秋容說。
個案四:NGO專員黃瑋隆
瑋隆
出了台北,如果仍是在都會區生活,似乎沒有比台北好些。那更南的高雄市呢?
2015年高雄市每人每月支出為21,191元,在六都之中僅次於台北市。純粹以數字來看,高雄市的生活成本似乎反而比台中更高一些。不過,由於2011年高雄市與高雄縣合併升格,如果單純看合併前的數據,高雄市為19,634元,高雄縣是14,497元(2010年),合併當年的高雄市則是18,100元。而升格前的台中縣,則是14,522元,反而較高雄縣為高。「越往南物價越低」,這個刻板印象在城市裡似乎並不成立,但六都以外的縣市則大致呈現這樣的分佈。
目前在NGO上班,27歲的黃瑋隆月收入為32,000元,以研究所畢業的學歷來說,在高雄市算是不錯的薪水。支出方面,黃瑋隆雖然住在家中,但因為需要負擔公寓管理費和水電瓦斯費,所以每月的居住支出為4100元。三餐則大多外食,每月控制在9千元。居住與三餐費用佔去13,100元,加上必要的通勤費用(機車)2千元以及通話費699元,幾乎是收入的一半。黃瑋隆特別提到,高雄市區外食的費用越來越高,簡餐大多要90元上下。雖然走遠一點可以找到比較便宜的餐館,但也不可能天天光顧。同時,中午出去吃飯也得留意時間,因此食物方面的支出並不會比北部便宜太多。
厭世代支出表-4
從黃瑋隆的例子可以發現,三餐與居住的支出佔收入比例,高雄與台北、台中其實不會相去太遠,除非是在鄉鎮地區生活。而高雄市區的薪資比起台中或台北,行情又大約是如何?黃瑋隆中山大學研究所畢業之後曾在人力銀行上找工作,從行政、海運業務助理等等都找過,台北地區的薪資平均大約28K,但同樣職務高雄大約23K,甚至有些工作還不一定有勞健保,與林秋容在台中求職的遭遇類似。考量薪資差距和生活成本,黃瑋隆最後還是決定在高雄就業。而選擇住在家裡也是為了省錢,雖然黃瑋隆一直很想在外租屋,但考量相關的成本,最後還是決定留在家中。
黃瑋隆的月薪扣除必要支出後,其餘的支出則以保險費與娛樂費最多,都是5千元。不過,黃瑋隆對於這5千元的娛樂支出感到有些在意,連忙解釋這是每月固定會和住在台中,論及婚嫁的女友約會的交通與相關費用。扣除這些支出之後,每月黃瑋隆結餘2,700元左右。即使32,000元的收入在高雄與其他同學相比算是不錯,但黃瑋隆基本上仍是縮衣節食,而這還不是他最困擾的事情。
由於準岳父希望他可以擁有房子再談結婚,而他很努力地算了算,如果以現在這份工作的薪水,他得要等到40歲以後才有可能存到房子的頭期款。
「這樣我還要結婚嗎?」黃瑋隆絕望地說。
【影片】黃瑋隆:我不想像上一代一樣,為了賺錢犧牲自己
租屋與外食成本南北逐漸拉近,薪資明顯存在差距
從這四位厭世代的每月收支來看,如果不是專業程度高,如醫師、律師,會計師與工程師等師字輩的職業,或軍公教人員與特許行業的員工,北中南的薪資的確存在差異,但生活成本卻是越來越接近。雖然四個人薪水都突破三萬,算是相對高的薪水,但租屋的成本都落在三到四成之間,比例不能算低。而很明顯的是,雖然黃瑋隆狀況算是特殊,但如果住在家裡,就可以省下將近一萬元的租屋成本,甚至是伙食費用。
所以我們可以歸納出這四人的共同點是:
  • 除了黃瑋隆之外,北中南租屋成本沒有太大差距,都佔收入3到4成。(除非找比較偏遠的房屋或雅房)
  • 無法有太多儲蓄,除非完全沒有娛樂,或將其他諸如孝親費和保險費取消,才有可能存超過1萬元。
  • 伙食費用接近,大多在8千至1萬元間。
  • 南北外食成本正慢慢接近。
  • 南北薪資出現差距,若差距無法承受房租,則可能會放棄台北市就業。
如果這樣的狀況繼續下去,對厭世代來說,未來很有可能不是「台北居,大不易」,而是「台灣居,大不易」,接下來的第四篇,我們將針對這四個個案所呈現出的共通性,進一步討論「觀念」與「政策」所造成的禁錮。
核稿編輯:楊之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