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師觀點:年金改革進入第七局
字級:
沈立斌/政大應用數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保險精算師職業棒球賽第七局休息時間有人唱歌、歡呼、吃點心,也有人看比分差距過大而離場,當然也有球迷熱烈地跟身旁不認識的觀眾分享他的球評。無論如何,離球賽結束還有兩局。公教年金改革法案在立法院也過了初審,等待沒有共識可能的政黨協商時,不妨以看球賽到了第七局的心情稍稍回顧也展望一下。回顧有些反對年金改革的人士最常掛在嘴上的是「我們支持改革,但是……」,但是後面要接的詞句則看場合而定,可以是「要尊嚴」、「不要污名化」,也可以是「信賴保護」「不溯既往」等等;有些則借用學者的話「社會保險是隨支隨付,沒有破產問題」;有些看到精算報告顯示目前的改革方案只能把基金破產年限往後延幾年,質疑一樣會破產,算甚麼改革?其實每一個質疑,都有合理的答案,只是在於要不要平心靜氣地接受。心裡不接受,只好被時代推翻,「要尊嚴」等的吶喊隨著升高成非理性抗爭謾罵終將被未來的改革浪潮淹沒。過去訂的給付制度高到不合理,當然可以說跟大部份的已退或將退公教人員無關,充其量只是負責過去年金制度研議和執行的極小部份公務員,而公務員只要不是犯法被抓到,也可以撇清一切責任。不公義的制度固然不是多數公務員造成,然而讓下一代一定無法承擔的制度如果不改革,小部份反改革人士不理性言行可能污名化全體忠貞廉潔的軍公教。「信賴保護」「不溯既往」的爭議,反改革方舉出退休前大法官的論點,卻罔顧已經存在的大法官解釋令,造成中立民眾混淆,到底大法官挺那一邊。「禮失求諸野」,看看美國各州在面臨退休金財務窘迫或面臨破產時的法官判例可以看到最高法院幾乎都從過去(十餘年前)還有持退休福利刪減只能影響新進人員的立場,轉變到近日判例:只要是刪減後的退休金還算「合理」,領取退休金人士也必須接受刪減的立場。這個立場的轉變,簡單的說是政府財政或退休基金是否會破產以及為照顧更廣大民眾或下一個世代福祉的考慮必須高於少數人既得的利益。勞退舊制又稱「恩幾制」,過去一直是「隨收隨付」,和社會保險一樣都是由政府編的當年預算來支出,不收保費,不預留基金。沒有破產問題的說法來自蛋頭學者引用老掉牙的定義:「由政府稅收支付,沒有破產問題。」其實「隨收隨付」的社會福利有它的歷史背景,例如經過大蕭條或戰後,政府用福利及照顧幾無生產力的弱勢及殘老退休人士,用舉債及擴大公共投資刺激經濟,對未來的高經濟成長可期,人口老化現象還很遙遠等等,造成社會學者無須關心福利政策的潛在財政負擔。當這些環境已經都不復存在,還指著老掉牙教科書上「不會破產」的句子當聖經文字,卻罔顧當年引用的德國二次戰後的公務員福利制度也已經被迫採取節流措施,逐步延後退休年齡及調降退休所得。此外,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等國際機構之社會安全財經專家亦曾提出研究建議:「財務面宜由隨收隨付調整改採準備提存方式。」至於改革方案只能延後破產幾年,不算有效改革的說法,更是反改革人士歇斯底里的無理性嘶喊。首先,精算報告算出的破產是根據精算假設條件,未來所有的假設完全實現的機會很低,往後需要調整的機會很大,否則不會精準地達到目標,何況精算預測的結果也不是施政目標。設想身在高爾夫球場球道上,200碼外有個小果嶺,果嶺前面和後面都是一大片水塘,低號球桿可以超過200碼,但是一定落水,安全一點是打個100多碼後,下一桿再上果嶺。這些人也知道,幅度更高的福利刪減或提撥比率都是更難的選擇,卻責怪為何不一桿直攻果嶺,居心何在?一小撮聲音則加上試做10年,先「提高行政績效」、「基金法人化」、「引進績優投資專家」才來談改革!不知道沒說出口的是不是「暫時不刪我的退休金」「等我退了、領完了,再說!」。基金投資績效提高當然是所有人都樂意見到的,相信政府不但在進行中,也一定樂意接受任何好的建議。對不起!改革不能等!這次的年金改革討論的過程暴露出很多制度上的盲點,例如缺乏國家年金精算標準法規、沒有國家精算師機構、精算報告覆閱(peer review)不夠公開、精算外包工作預算偏低(導致多數精算公司及覆閱機關意願不高),加上引用精算報告者僅能片面解讀或存心誤導。如果能在改革作業一個段落後認真檢討落實,或許可以讓未來的年金精算報告產生更大的功能,也可以把精算報告的概念及制度運用到政府其他方面對未來的規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