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轉載:單身互助會,美國 老孤兒社團

單身互助會,美國「老孤兒」社團

一個人的晚年不用怕,我們一起老。
shutterstock_388851340
編譯/陳莞欣 資料來源/USA TodayCNNNextAvenueHuffington Post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一個人老去已經是不可扭轉的社會趨勢時,我們可以如何規畫自己的晚年?
在美國,隨著戰後孤兒潮世代逐漸老去,單身老年人口愈來愈多。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統計,美國有1/3步入退休年齡的中年人,因為離婚、喪偶或從未結婚等理由而處於單身狀態。另外,50歲以上的美國女性有20%沒有小孩,較1970年代成長了10%。女性平均壽命較長,年紀愈大,愈可能面臨獨老處境。
美國人稱這群人為「老孤兒(elder orphan)」,意指他們沒有家人可以照料老後的生活,可能面臨孤立無援的窘境。

單身好夥伴,「老孤兒」互助社團

Carol Marak是熟齡照護網站SeniorCare.com的編輯。她單身無子,和姊姊一起照顧年邁的爸媽。當父母過世之後,Carol心想,她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心力,讓父母得以安養天年。但未來,誰會來為自己做這些事情?
因此,Carol在臉書上成立社團「elderly orphan」。加入資格為55歲以上,未和配偶或子女同住。社團成立後反應熱烈,目前已有5千名以上的成員。
 elderly orphan社團.jpg
elderly orphan臉書社團(圖片來源/翻攝自臉書)
在社團裡,老孤兒們會共同討論獨居生活遇到的挑戰、開心的事情或悲傷的心情。有時可能只是簡單的分享當天發生的事情,也可能是詢求特定問題的解答。
例如,一對70歲以上的夫妻提出法律上的問題:他們沒有小孩,家人和朋友也大半已經過世。身後留下的財產,有哪些機構可以處理?「每次詢問其他人該怎麼做時,他們常要我們找可以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協助。但我們沒有這樣的人選!」
或者,一位住在達拉斯的女士剛動完髖關節手術。除了一兩位朋友和哥哥偶爾會來探訪外,沒有人知道她在家生活的情形。當她在和醫師討論病情和手術的前置作業時,也完全沒有人主動詢問:「家裡有人可以照顧你嗎?」
有趣的是,除了抒發獨居生活的不便以外,許多單身族都表示,他們看過不少親子疏離的家庭,很慶幸自己沒有小孩。在這個社團,單身的自由和困難都能夠被接納、被理解,建立起友情的連結。線上的交流,也可能轉為線下的實體支持。
Carol希望藉由老孤兒社團這個平台,獨居的人們得以在現實生活中建立起生活的支援系統。像是幾個單身的鄰居可以一起分擔勞務、採買、交通工具共乘等。

不一樣的老年想像

對於老後的單身生活,Carol有相當務實的建議。她一個人住,但是選擇住在高樓大廈而非獨棟住宅,避免完全孤立的生活。住家附近要有發達的大眾運輸工具,包括公車、地鐵等。此外,為了維持自理生活的能力,Carol也相當注重自己的身體狀況。她常會刻意步行至自家附近的商店採買、處理生活瑣事,既不用倚靠別人,又能保持健康,可謂一石二鳥。
Carol認為,邁向熟齡的單身人士應該趁早準備,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有哪些支援老年生活的體系。適合老孤兒們居住的社區,應該符合以下幾點特質:易達性高、生活開銷低、環境有益健康,有可以負擔的起的住宿選項等。
另外,Carol也在思考,對於那些需要他人協助、卻又不想住進機構的老孤兒們,是否有別的生活選項?例如,媒合父母過世的成年人和獨居長者,就像「領養」一樣,讓老孤兒們有家可歸。當然,這個概念還需要許多配套作法和討論,但仍是個可以研擬的方向。

一個人的晚年,你準備好了嗎?

根據統計,全球獨居人口在15年內成長了80%。經濟、科技、社會的進展,使得獨居愈來愈容易、普遍。如果你也正規畫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可以注意以下幾個面向:
1.社群:發生事情時,自家附近是否有朋友、鄰居可以幫助你?假使有日無法開車,你家附近是否有可以走路到達的商店?如果上述答案皆為否,你有辦法搬到親人、朋友所在的社區嗎?
2.資源:自家附近是否有老人中心、健康中心等設施,讓你能深度參與社區的活動、建立老後的人際網絡?
3.健康:你能夠照料自己的飲食、體能狀況,維持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到什麼階段?
4.醫療:當你需要手術、自己又沒有意識時,有沒有可以幫你做醫療決定的人?



50+tips
1.獨居生活舒適愜意,但仍需針對將來可能的風險規劃準備。
2.邁向熟齡的單身人士應該趁早準備,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區有哪些支援老年生活的體系。
3.藉由線上、線下的社群,獨居的人們得以在現實生活中建立起生活的支援系統。像是幾個單身的鄰居可以一起分擔勞務、採買、交通工具共乘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