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轉載:高中教科書課綱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高中教科書課綱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精華簡文

高中教科書課綱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圖片來源:邱劍英

瀏覽數

20354

高中教科書課綱爭議到底在吵什麼?

作者:程晏鈴  Web Only
去年初教育部公告微調高中社會領域課綱,引發內容「去台灣化」、過程黑箱質疑,幾次大小抗議衝突,7月22日,數10名高中生夜宿教育部前,23日學生夜襲,翻牆闖進教育部,已有多名學生遭到警方逮捕,究竟學生在反對什麼?課綱調了什麼?
原來,教育部原訂於6月13、14日舉辦的「課綱微調校園分區座談會」臨時喊卡。這一卡,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更召集20多校,超過50名高中職生到教育部前抗議,高舉標語「汝思華,吾思台」,諷刺新版課綱去台灣主體化。
以高中生為主體,抗議課綱微調的行動持續延燒,吳思華試圖在「內閣踹共」直播節目上與網友溝通,表示將採新舊教科書併用,並尊重各校教師自主選擇教材,6月底啟動課綱檢討,並訂定嚴謹透明的課綱審議程序。
看似充滿誠意,網友卻不領情:「跳針」是學生為吳思華下的註解,課綱微調爭議讓教育部被叮的滿頭包,主要爭議在於外界認為課綱微調審議的過程黑箱,以及課綱內容的差異。
爭議一:黑箱課綱
103課綱微調的程序,從101年就啟動調整數學與自然等科目,102年則由國教院委託課務發展工作圈檢視101年課綱,並組成檢核小組,規劃課綱微調的進度與內容,並在103年1月中舉辦北、中、南三區共 3 場次公聽會,最後經過國教院課程研究發展會大會審查後呈報教育部,經過高中分組會議的委員提交意見書後,送交課程審議大會決議通過課綱微調,在去年2月就已經完成。
然而,外界在意的是,原本只是要內容勘誤的課綱,卻臨時動議組成檢核小組,大刀闊斧對101年的課綱動刀。台灣人權促進會也對課綱程序提起訴訟,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則因為教育部不願意提供課審會委員意見書,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法》,判決教育部敗訴。
針對外界討論的檢核小組正當性,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李秀鳳接受《天下》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因為課綱調整權責隸屬教育部,並沒有特定的檢核小組。但去年課綱檢核小組的成員是否經過教育部篩選,李秀鳳一句,「教育部只負責審議課綱,課綱研發問題要找國教院,」似乎意味著教育部也不清楚檢核小組遴選的過程。
爭議二:課綱內容不只「微調」
根據吳思華昨日在直播平台上的發言,認為課綱主要調整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了符合憲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歷史課綱中只要提到中國,全部改為中國大陸,更增列兩岸分治單元。
第二部分在公民與社會的課綱中,為了配合國際脈動,增加自由貿易與區域整合內容;也特別增加分配正義等內容,強調經濟成長之外,資源也應平均分配。
第三部分則是內容勘誤,例如將「外資」還原為「外貿」。第四部分則是根據「歷史現實」,將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接收台灣改為光復台灣;此外也將二二八事件從原本的小事件提高到重點欄位。
然而,課綱的修正並不如教育部所講的那樣簡單。仔細檢視新舊版本課綱差異,可以發現引發最大爭議的歷史跟公民與社會課綱合計就超過100處修正,小至清代改成清廷,大至整段時序交換或大幅增修或刪除歷史事件,例如白色恐怖被刪除引起外界譁然,以及過度強調漢人本位等都引起不同意識形態的爭議。
當課綱被細節綁架
魔鬼藏在細節裡,但根據過去教改「一綱多本」的精神,就是企圖屏除過去以部編版本為核心發展的教育制度,教育部負責設定課程大綱,開放各出版商自行編寫教科書。
但臺灣的課綱卻很不大綱,充滿許多細節與事例。
舉例來說,在公民與社會的永續經濟發展單元裡,課程綱要特地強調,希望可以介紹由主計處試編的台灣綠色GDP結果為例,去說明永續發展的特色;更將清代改成清廷等。
根據龍騰文化出版社高中地理編輯蕭百儀指出,從95課綱一直到103課綱微調,這幾年不管政府意識形態的轉變,課綱的呈現形式沒有太多改變,多強調特定事件或單元。
意思是,不管政黨如何輪替,對於課綱的討論容易為了服膺考試而背誦的這些細節,讓社會陷在不同意識形態的爭論裡。
然而,當台灣為了課綱的細節吵得沸沸揚揚,日本雖然同樣面臨政治力與意識形態的爭議,但日本課綱卻真的只是「綱要」,而非近乎強制地讓每一行字句都深深烙印在學生腦海。
根據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甘懷真發布於歷史教育期刊的研究指出,日本文部科學省公佈「學習指導要領」作為教科書內容的綱要及基本規範,內容非常簡要,主要是學科教育的總體目標,與知識的內容,以及教學實施的基本原則,而出版社會組成自己的編輯委員會,再公佈自己的教科書課綱,其學習要領非常簡要,與台灣統一由教育部審議通過再公布有所不同。
為什麼課綱微調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政府資訊不透明、課綱內容增修與刪減的內容強調中華文化,以及忽視原住民的聲音等都是主因。
但回歸最終,當訴求多元的課綱被政府用細節綁架,加上社會害怕這些細節變成一行行紮紮實實的文字或考題,不管政府意識形態為何,課綱的爭議永遠不會解決。

關鍵字: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8417&utm_source=ETU&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ETU&eturec=1#sthash.bOBOrb7w.dpu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