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台灣社會上似乎流行一種想法,認為成績不錯的年輕人,不了解社會「現實」。他們所謂的社會現實,指的不是社會的「事實」,而是社會中,弱勢的、底層的、殘酷的一面。
所謂明星高中、明星大學的學生們,似乎理所當然地被劃為這一群人。所以每當我說我曾經打過很多工的時候,許多人會顯露出驚訝的表情,似乎我戳破了他們對於高學歷的年輕人抱持的,所謂PR99的人生泡泡的想像。
我記得我的第一份打工是在補習班打招生電話,一次,我聯絡到一個北一女學妹,希望邀請她來補習班試聽,可能因為剛好我們是同一個國中導師的學生,她非常直接不客氣地問:「妳是北一女畢業的,現在妳在補習班打招生電話?」我當場語塞,不知道怎麼反應,因為我從沒想過我會遇到這樣的質問。做為一個剛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沒有任何工作經驗,怎麼可能立刻進入一個高層級的職場?學業是學業,工作是工作,學歷也許在求職時能帶來一些優勢,但不表示你就能立刻在職場上有亮眼的表現呀!
我從補習班招生,接著在補習班解題,最後走上補習班講台,每一個階段都是重新學習的,而我今天能夠站在講台上,又怎麼能說,當年跟其他大學生一起撥出的一通通陌生電話,沒有一點幫助與累積呢?
後來我發現,這種對於高學歷的學生一定得在各方面表現亮眼的期待,在很多人身上都造成壓力。有個台大政治系的同學跟我說,他在外面遇到不熟悉的人,問他學校,他都不會說他是讀台大的。因為他覺得,每當他報出「台大」的名號時,好像任何事做得好都是應該的。
「台大的都嘛很厲害。」因為他是台大的,只要做不好就會被狠狠地嘲諷「台大的連這個都不會?」而且,這種審視是全面性的,並不是只有在工作相關的議題上,舉凡禮貌——忘記講『請』、『謝謝』、『對不起』就是「台大的都很驕傲。」還有輩份倫理——「學歷那麼高,連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甚至連你有沒有男女朋友——「台大的是不是眼光都很高?」全部的這一切,都會因為學歷,而被放大檢視。
好像高學歷的人,因為「沒有」在學業競爭上落敗,所以理應什麼都能達成別人的期待,而且人生應該直接跳級,不必做低階工作、不用彎身哈腰,就可以直接爬上好位子,享受「人生勝利組」的光榮。
我人生的第三份打工,是在7-11當店員。在小七,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大學生們,自給自足地在負擔自己的人生。他們可能高中就離開家鄉到台北求學,打工負擔自己的學費生活費之外,還有人得寄錢回家。而我家離學校只有十分鐘車程,飯菜有人煮,水果有人切,衣服有人洗。對我來說是「打工」,對他們而言,是一份養家活口的「工作」。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動作不夠俐落,沒辦法在倉庫裡把貨物堆得很高,或者結帳時容易大排長龍,他們願意對我付出更多的耐心,等我上手,因為他們知道,我也學到讀書跟「做事」,真的是兩回事。工作上手後,大家很快就會忘記你的學歷—忙起來的時候,誰管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只要能快點把工作完成就好。
有人說,進入職場後,學歷的保鮮期只有3年,我覺得其實更短。在充斥著建北台大的補教業,其他學校出身的老師數量,也遠超過名校出身的老師,有時候,他們比名校出身的老師更懂得學生不會的地方在哪裡。又或者,學歷史的跑去教地理,學法律的跑去教數學,這樣的現象也非常多。一個老師跟我說,他剛進補教業的時候,還有人會問他的學歷,教了20年後,已經沒有人會問他學歷了,而且他現在也不會再把學歷搬出來講。因為,如果已經工作這麼久了,還沒有辦法用你的工作成績來說服人,反而得拿佔據你人生不過短短3、4年的名牌高中、名牌大學學歷來告訴別人你很厲害,那麼請問:「你出社會後的這幾年到底在幹嘛?」
於是我明白,學業不過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而工作是另外一個階段。每一個畢業生,不管是不是名校出身的,只要進入職場,都得砍掉重練,抱持著新人的態度,盡快重新學習。而高學歷的年輕人呀,當我們告誡自己不可驕傲的同時,其實也不需要太過謙卑。那些喜歡酸台大活在粉紅色泡泡裡,缺乏社會歷練的人們,有幾個,真的經歷過他們所提的那些「歷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