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王室出訪,著裝色彩傳達善意
劍橋公爵夫婦於本週到訪波蘭和德國,兩人的第二次歐洲之旅之所以引人注目,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此行作為德國報章口中的「王室魅力攻勢」獲得成功,「新一代」王室成員以使節的身份讓歐洲人放心:英國脫離歐盟並不意味著大家不能做朋友。其次是這樣一個事實:與到訪法國的第一趟歐洲行不同——這個年輕的王室家庭此番是舉家出遊,3歲的喬治王子(Prince George)和2歲的夏洛特公主(Princess Charlotte)加入了他們父母的行列。再次是這家人巧妙利用著裝,展示了一幅關於友誼和文化意識的協調畫面。
確切地說,是一幅色彩協調的畫面。
時至今日,外交官和政治人物以自身著裝為交流工具的做法,在其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常見——我們對此有期待,他們也為此做規劃。不過通常而言,重心會被放在女士的穿著上,而且主要是領導人配偶的穿著,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往往被分派扮演一個要讓衣著為自己代言的角色。
起初,這種事是以支持本土產業的面貌出現(比如,穿上你自己國家的設計師的作品,以讓他們的名字舉世皆知。)後來又演化出跨越國境的象徵性:穿上所到國家的設計師或出生於該國、後來移居你的國家的設計師的作品,由此宣告你很關注東道國的創意群體。無論如何,一個難免被問及的問題會讓這種心思得到顯露:「你身上的服裝是誰設計的?」
不過現在,我們似乎進入了某個新階段。
本名為凱特·米德爾頓(Kate Middleton)的劍橋公爵夫人,在正式出訪印度、加拿大和美國之際都行之有效地同時採取了上述兩種策略,這一次也是如此——在華沙出席一場慶祝英女王生日的派對時,其著裝有的來自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凱瑟琳·沃克(Catherine Walker)、珍妮·帕克漢(Jenny Packham)等英國品牌,有的則出自波蘭設計師戈西亞·巴克齊斯卡(Gosia Baczynska)之手;在柏林出席一場招待會時,她穿著出生於德國、目前在倫敦工作的設計師馬庫斯·盧普弗(Markus Lupfer)的作品;在德國海德堡參加賽艇比賽時,她穿的則是雨果·博斯(Hugo Boss)。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兩個時刻,是身穿同主題服裝的劍橋公爵一家抵達波蘭和德國,一同下飛機之際。
為什麼是那樣的時刻?因為所有家庭成員都在其中啊!
舉個例子,在華沙下飛機的時候,他們的著裝(主要)是波蘭的代表色——紅白兩色的和諧交融:公爵夫人身穿白色的亞歷山大·麥昆;公爵身穿海軍藍套裝,內襯白色襯衫,系紅色領帶;夏洛特公主穿著帶皺飾的紅白兩色連衣裙和紅色鞋子;喬治王子則穿著紅藍格子襯衫和海軍藍短褲。
廣告
在華沙來了一場極具視覺風格的亮相之後,他們又在柏林以同樣經過精心編排的方式登場:公爵夫人身穿凱瑟琳·沃克的普魯士藍——又稱柏林藍——外衣連衣裙,威廉王子系著同色系的領帶,夏洛特公主身穿藍白兩色碎花裙,喬治王子則身穿相襯的淺藍色襯衫,下身還是(海軍藍)短褲。
不論有沒有人聽到被含糊不清地傳達給停機坪上的那些官員的外交辭令,都不要緊:這些畫面讓親眼目睹的每一個人——或者讀到相關信息的人,或者上Instagram的人——準確無誤地接收到了為他們準備的更豐富的訊息——不論在任何平台上,其含義都顯而易見。單個設計師不及顏色產生的實際效果重要。
有趣的是,梅拉尼婭·川普(Melania Trump)最近隨川普總統出訪法國時,也曾依照色彩隱含的訊息進行穿搭:幾乎每一套著裝都以紅、白、藍的某種組合為特色,那是法國和美國國旗的顏色。
這兩個案例中,重點不在於改變一個品牌的商業前景,而在於對東道國的國家身份和歷史予以認同——在於找出一個交匯點。
像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Justin Trudeau)的主題襪一樣,這種經過仔細考量的色彩策略,是用以應對外事活動著裝挑戰的可行方法。你不必對時尚有任何了解就能明白色彩背後的含義。
不妨拿它和潘通(Pantone)政治學作比。我們肯定會看到它越來越多地發揮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