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必太在意民調
民調大跌不一定是差勁的總統,但毫無主見,政策隨著民調搖擺,絕對是不及格的總統。
貫徹改革拉抬民意
政治史告訴我們,一流領袖主導民意、二流領袖追隨民意、三流領袖追不上民意、四流領袖違逆民意。如果民意如流水,變幻莫測,那麼民調就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要對治變易多端的民意,惟有領導人擇善固執、堅定不移的意志,才能引導如水民意進入水庫。
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前天公布最新民調,蔡總統的滿意度首次跌破5成,只有45.5%;不滿意度從5月底的16.3%大增到39.8%。對林全的表現不滿意度40.4%,高於滿意度37.3%。
為政者應該怎麼看待民調?首先要以謙遜的態度看待自己的民調結果,無論滿意度高或低,都不必牽動情緒、不必多說廢話,也不必像馬前總統那樣急著解釋。其次,檢討民意低落的原因,若是政策執行尚未成熟,民眾還看不到成果,那就不必在意民調,將來時間會還給你錯失的滿意度;如果是講錯話、用錯人,趕緊改弦更張,道歉換人,不可糾纏於面子。此次更換謝文定、林錦芳就是及早止血的好例子,否則在立院連綠委都不支持,那時更難堪。
對高瞻遠矚的領導人而言,民調只是參考,不會影響他╱她「做對的事」的決心。譬如蔡政府要改革年金、司法和黨產,無論民調如何,都應該堅決貫徹,改革的成果不會立馬出現固將導致民意下滑,但長久來看,民眾享受到改革的甜頭,那時滿意度會補回來。
太在意民調的領導人不會是個好領導人,好領袖必須有「被討厭的勇氣」。隨著民調起伏的領導人沒有方向、沒有定見、沒有遠見,只是個隨波逐流的近視政客。精明的領袖在非關重點的事務上討好民眾,甚至巧言令色,好話說盡,以交換民眾在重大政策上的支持與合作。換句話說,領導人對民調結果要假裝很在意,其實不必太在意。
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前天公布最新民調,蔡總統的滿意度首次跌破5成,只有45.5%;不滿意度從5月底的16.3%大增到39.8%。對林全的表現不滿意度40.4%,高於滿意度37.3%。
為政者應該怎麼看待民調?首先要以謙遜的態度看待自己的民調結果,無論滿意度高或低,都不必牽動情緒、不必多說廢話,也不必像馬前總統那樣急著解釋。其次,檢討民意低落的原因,若是政策執行尚未成熟,民眾還看不到成果,那就不必在意民調,將來時間會還給你錯失的滿意度;如果是講錯話、用錯人,趕緊改弦更張,道歉換人,不可糾纏於面子。此次更換謝文定、林錦芳就是及早止血的好例子,否則在立院連綠委都不支持,那時更難堪。
對高瞻遠矚的領導人而言,民調只是參考,不會影響他╱她「做對的事」的決心。譬如蔡政府要改革年金、司法和黨產,無論民調如何,都應該堅決貫徹,改革的成果不會立馬出現固將導致民意下滑,但長久來看,民眾享受到改革的甜頭,那時滿意度會補回來。
太在意民調的領導人不會是個好領導人,好領袖必須有「被討厭的勇氣」。隨著民調起伏的領導人沒有方向、沒有定見、沒有遠見,只是個隨波逐流的近視政客。精明的領袖在非關重點的事務上討好民眾,甚至巧言令色,好話說盡,以交換民眾在重大政策上的支持與合作。換句話說,領導人對民調結果要假裝很在意,其實不必太在意。
不因民調影響初衷
那麼,民眾應怎麼看待民調?首先要知道民調只是一時的反應,並非固定、長期的現象。其次,看領導人對民調的態度是否理性、對正確的事務是否堅持、對表面的失誤如說錯話、選錯人是否應聲而改。
執政後滿意度下降很正常,不必影響初衷。
執政後滿意度下降很正常,不必影響初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