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轉載:2015第1課--上床只能睡覺和做愛 不能玩手機

2015第1課:上床只能睡覺和做愛 不能玩手機

7414點閱
4/10
我要評比
睡前經常玩手機,會阻礙交感神經系統的自然撤退。(取自騰訊科技網)
睡前經常玩手機,會阻礙交感神經系統的自然撤退。(取自騰訊科技網)
2015年展開新頁,也許我們得開始學習,如何擺脫睡前玩手機的誘惑,只在上床從事睡覺或做愛。因為研究人員發現,睡前經常玩手機,會阻礙交感神經系統的自然撤退,而這恰恰是進入睡眠的必備條件。
根據騰訊科技網報導,心理學家理查.布特辛(Richard Bootzin)早在1972年發表的有關「刺激控制」睡眠改善療法的論文中,下了這樣的鐵律:床只能用來睡覺和做愛。他的核心理念是操作性條件反射:床只能是避難所,我們應當通過有效的訓練,讓大腦一躺到床上就產生睏意。
這套理論建議人們,不要在臥室裡從事一些可能引發焦慮的行為,例如目不轉睛地盯著鐘錶。布特辛這種治療失眠的方法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已經有多項研究證明了它的價值。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今刊登哈佛醫學院睡眠醫學教授查理斯.斯勒(Charles Czeisler)一篇論文,讓人們瞭解螢幕是如何讓我們的大腦保持清醒的。
他與同事神經科學家安妮-瑪麗.張(Anne-Marie Chang)們招募一批群志願者,單從睡眠角度來看,人們通過iPad和Kindle閱讀,與通過紙媒閱讀有何不同?
這篇最新論文指出,螢幕背光對晝夜週期的影響「對於理解這類技術對睡眠、績效、健康和安全的影響,有著重要意義。」斯勒表示,「這些設備會產生醫療作用和生物作用,但我們卻沒有對它們給人體帶來的健康影響展開評估。」斯勒還提到,長期壓制褪黑素會增加乳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風險。
雖然上述內容有些技術恐懼症的意味,但請不要忘記,螢幕上呈現的很多資訊的確讓我們感覺非常愉悅,其主要形式是多巴胺的快速分泌。例如有人在Facebook、Twitter上對你稱讚,會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從本質上講,這種情況下的多巴胺增加所帶來的愉悅感,與品嘗美食甚至吸食毒品的感覺非常相似。
雖然有一些軟體可協助減弱手機和電腦釋放的部分藍光,或特製眼鏡能過濾短波光線,但安妮-瑪麗.張不願為此背書。她認為,需要通過更多研究才能給出結論。唯一能夠完全避免這種副作用的方法就是徹底關機。
但究竟應該讓雙眼離開螢幕多長時間?。她認為,未必需要4個小時,而且這麼做也不切實際。「或許1、2個小時就足夠了。」她說,「很多人可能連這也都不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