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轉載:為何韓國自殺率居高不下? 從3歲到80歲都擺脫不了的四大悲劇,摧毀翻身的希望.......

為何韓國自殺率居高不下?從3歲到80歲都擺脫不了的四大悲劇,摧毀翻身的希望…

 2016年09月06日 18:07
如果你認為韓國經濟比台灣強,只能說你看到的是金字塔頂端的1%,如果你認為韓國比台灣落後,只能說你沒看到台灣的弱勢族群,那麼,你還能說你了解韓國嗎?你真的了解台灣嗎?到頭來,我們將明白,原來我們都只看到我們想看到的東西,不想面對那些會讓我們心痛的現實。
我們都知道,想要化膿的傷口癒合,必須把膿擠出,很痛,但一定要。想要煎一個荷包蛋,你必須把蛋打破,打破蛋殼就是破壞。除非,你只想看著傷口爛掉。除非,你害怕改變,只想維持現況。那麼,《憤怒的數字》這本書就只會在你閱讀的時候激起一個小波瀾,隨後平靜。希望不是這樣的,衷心希望以韓國為警惕,希望結合民間的力量,督促新政府共同來捍衛我們的生存權。

3歲定80的不平等,青春是一部殘酷史

篤信儒教的韓國人,「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直是他們的人生順序,尤其是男人們,成家擺在立業之前的情形很常見,但曾幾何時這個順序已悄悄改變,成家再也不是男人們的重點了。
90年代在韓國求學時,看到很多研究生都已經結婚、甚至生子,這情景令我訝異,沒有立業何來成家呢?同樣地,當我決定繼續念博士時,眾人帶著不可思議的「關心」也為我帶來不少困擾。為什麼女生26 歲(韓國以虛歲計算,當時27 歲)沒結婚就是老處女?為什麼女生要依附男人?為什麼結婚生子才是女生一生的志業?對於當時一個有理想的台灣女生而言,實在難以苟同他們這樣的觀念。但後來當我身為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的時候,我開始羨慕韓國女生了⋯⋯
是啊,結婚生小孩原本就是人生很重要、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台灣女性很早就走入社會,許多女性一直把追求事業放在結婚之前,不過韓國近年來女性意識抬頭,渴望自主生活、不想受困家庭和經濟壓力,因此不結婚或只生一個小孩甚至不生小孩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因此,即便政府祭出幼兒津貼的利多,也無法阻止所謂的「三拋」(戀愛、結婚、生育)
孩子的教育費確實是沉重的負擔,比台灣貴上近三倍的韓國學費,常壓著父母喘不過氣來。但即使低學費的台灣,高一生也要繳交將近1.5 萬元的學雜費(以就讀政大附中為例),若再加上目前無所不補的補習費,已非台灣低薪家庭所能負荷。而這就引發了教育兩極化。
談到教育兩極化,我始終認為這是共犯的結果。以某大學的某外語相關科系為例,在申請簡章中特別註記,對已學過該外語的學生加分,認為要培養菁英,這樣做是合理的。但是在高中第二外語教育尚未成熟的現在,除了英文之外的其他外語,若要習得,也只能到補習班去,此舉無疑助長補教業,成為M型教育最直接的劊子手。遺憾的是,學校和教育部一直漠視這個問題,令人扼腕。
韓國大學入學以及就職競爭之激烈是台灣年輕人無法想像的,高三生每天補習超過午夜一、兩點,家長也得配合時間去接小孩,隔天又是六點起床準備去上學⋯⋯這樣的青春,你我都不想要,但想成功,韓國小孩無法從這個自轉配合公轉的「主流圈」中逃脫。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快則大二,慢則大三就要開始準備「入社」就職考試,以前喜歡參與公共事務的韓國大學生,為了前途著想,現在也無暇關心周遭的人事物了。這樣的年輕歲月沒有人喜歡,但在韓國,這是正常的。
相較之下,小確幸讓台灣年輕人的生活更多采多姿,因為生活有更多的餘裕,漸漸參與公共事務的大學生比起以往多很多。但台灣有錢人都擔心自己的小孩在這樣的環境下恐怕會失去競爭力,於是高中念私校、或者直接移民的人愈來愈多。但到底誰比較有競爭力,怎樣的結果叫做成功,無人可以論斷,因為人生是長久的,生命是柔軟有韌性的。像韓國人生命失去彈性,繃緊的弦,一撥就斷;又像乾枯的樹皮,一摳就掉,這也是為何韓國自殺率居高不下的主因,人民面對各方的壓力,無法排解!
有一個韓國朋友是中小企業的會長(等同董事長),兒子在台灣念書,會長常要我用嚴厲的教訓提醒他兒子用功。有一次他兒子生病請假,我讓會長知道這件事,並希望他可以打電話關心他兒子。沒想到他在電話那頭劈頭便罵:「你有病到那麼嚴重不去上課嗎?是不是偷懶?」
在異鄉獨自生活的孩子不僅沒得到關心,還因此被數落一番!他兒子告訴我這件事,並請求我以後別把他的行蹤透露給他爸爸知道,我滿懷愧疚地答應了。
韓國父親只要求兒子:「你一定要成功。」從不曾告訴他們:「人生路還很長,失敗了可以再來。」

薪貧族、女性、家計負債

薪貧族(working poor)是一個新造詞,是指努力工作但還是很窮的人,這個詞已經不是韓國專屬,約聘職的增加、同工卻不同酬等現象,也逐漸破壞「只要努力就不會餓肚子」的台灣社會經濟結構了。這些不公平現象的形成原因除了企業過度追求利潤之外,雇主不願大方與員工分享,以及缺乏社會責任的自私心態才是真正的主因,當然年輕人淺碟的待人處事心態需要被檢討,但政府的漠視等於在傷口上再撒一把鹽!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韓國,最後被IMF 接管,成為韓國最大的恥辱,罪魁禍首是大企業,但影響最甚的卻是小老百姓;2003 年因為政府的內需振興政策導致卡債風波,引發嚴重的家計負債與信用不良者的問題,波及最大的也是小老百姓;隨後2000 年中半,江南過熱的不動產市場引發房市泡沫,影響到全韓國,最受波及的是想靠房市
投資發點小財的中產階級,負債因此開始。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再次重創韓國經濟,又讓想藉投資賺錢貼補家用的小老百姓再度負債。在這樣一波又一波的經濟事件下,讓原本就不太有儲蓄習慣的韓國人雪上加霜、債臺高築。
近年來,韓國人信用卡使用氾濫,商店鼓吹分期,整個社會瀰漫著一股詭譎的氛圍,消費市場依然活絡,但看不到現金的流動,刷卡分期、及時享樂,人民花錢更加大方,不知負債累累,這是多麼令人擔憂的未爆彈啊。
那麼,女性在韓國經濟社會中又是如何被對待呢?韓國兩性薪資的差距、工作內容的不平等、女性升遷困難等,從過去便如此,這些問題在以男性為主的社會似乎很難解決,台灣也不遑多讓。但和台灣女性很不同的是,韓國女性太以男性為主,缺乏自己的想法與專業能力,加上過度虛榮、愛美的特性,也讓韓國女性將一半以上的薪水花在置裝、化妝費上,若加上交通費、餐費等,一份薪水就沒了,因此結婚或生小孩之後,家人也多會建議辭職,好好照顧家庭。站在女性的立場,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無需家庭工作蠟燭兩頭燒,可以照顧好家庭小孩,是樂見的,也是比台灣女性幸福的所在。至於《憤怒的數字》以經濟和職場的面向來分析,認為在兩性不平等的韓國社會裡,女性是被犧牲者,但我認為這些現象在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唯一不同的是,台灣女性通常經濟獨立,不靠男性也能過得很好,這是值得慶幸的。

獨佔利潤的大企業共和國、不可思議的房價

韓國大企業獨寡占的橫行霸道,世人皆知,歷任政府祭出的中小企業提攜政策,也多是「雷聲大、雨點小」, 效果有限。
記得幾年前去韓國看到大型超市外面掛著紅布條寫說:「因應政府提攜中小企業政策,本超市本日休業,需要購物的民眾請就近到小超市購買。」
當初看到這個景象,覺得韓國政府很有guts,也認為大超市很有誠意,沒想到那也只是假象,如書中所寫,大企業底下再弄個小超市,把自營超市給逼退,結果又害了小老百姓。
2015年底在一場商發院舉辦的國際會議中,首爾大學的教授跟我說,韓國的中小企業太仰賴大企業的接單,和大企業沒有明顯產業區隔,容易被控制。他覺得台灣的中小企業發展得很好,特別提到網球線的製作,他說韓國中小企業如果可以做類似這些大企業不太會去做的產業,也許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但,韓國大企業雄厚的資金可以包山包海,影響個人創業的環境,加上整體的社會氛圍引誘年輕人要想辦法進入大企業,忽略了創業能力的培養,這是韓國經濟必須仰賴大企業、無法獨立自主的最大課題
如此環環相扣的惡性循環,政府若不出手,恐怕也會持續,到頭來還是財團獨大,小老百姓的家計負債也只會繼續惡化。
《憤怒的數字》這本書提到韓國高房價問題,但了解台灣房市的韓國人都知道,台灣的房市更畸形,房價更貴,不少韓國教授都好奇問我:「台灣薪資這麼低,怎能負擔這樣的高房價?」
「當然無法負擔,但政府不讓房市泡沫、重新洗牌,資產無法重新分配下,只好眼睜睜看著貧富差距逐漸擴大。」我也只能這樣回答了。

貧窮就是罪、沒人照顧的晚年生活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健保「俗又大碗」,醫療保護網可以說全球翹楚,相對之下,韓國的健保範圍少得可憐,所以至今,他們感冒只到藥房買藥的習慣還是很盛行。
目前台灣新政府已經為了因應老年化社會,籌措財源準備推長照保險,但韓國政府卻始終漠視老人,無論是照護或年金的發放政策都只是聊表心意。城鄉差距很大的韓國,老人獨居鄉下,在首爾為生活奔波的子女也只能背上不孝之名。
諷刺的是,這麼強調儒教的韓國,卻任憑老人們獨自凋零,自殺率居全球之冠,這只是子孫的無能嗎?政府的政策在哪裡?
「貧窮就是罪」,是一個誰都不想要的原罪!
現在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只要認真念書或努力工作就有機會脫離貧窮。現在連最基本的生存權都不再公平, 教育兩極化、工作機會無法保障、沒有居住正義、醫療不公平、社會福利不完整⋯⋯整個社會只對富人友善、國家只向大企業靠攏、社會階級意識愈加明顯,人民不相信政府、痛恨財閥、怨自己無法靠實力翻身,最終只能走向消極甚至毀滅。試問,這樣的國家為什麼要存在呢?
《憤怒的數字》這本書最後的「後記」編織了一個經過改革的2020 年韓國社會樣貌,由國家來打造一個可以安居樂業的社會, 但讀者們一定會質疑,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烏托邦!但真的不可能嗎?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把蛋打破,否則永遠吃不到荷包蛋!
文/郭秋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高寶出版《憤怒的數字:韓國隱藏的不平等報告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