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轉載:高年級實習生-----老闆比員工年輕50歲,沒問題嗎?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高年級實習生》──老闆比員工年輕50歲,沒問題嗎?

2015/10/09
劇照提供/美商華納兄弟
《高年級實習生》(The Intern)是2015年的美國好萊塢喜劇片,首周在IMDb上即拿下7.6分,表現不俗。本片的導演、編劇、製片皆為南西梅耶斯(Nancy Meyers),因此充滿濃濃的女性意識,說故事的方式也相當細膩;如果硬要挑缺點的話,就是細節太多,稍嫌繁瑣了一些。本片最大功臣是男主角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他完全以個人演技支撐起全片;女主角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在本片的演技並不突出,但氣場驚人,能跟勞勃狄尼洛對戲仍維持存在感,相當不容易。
本片敘述年輕的女性創業家兼執行長茱莉(Jules Ostin, 安海瑟薇飾演)啟動了「高年級實習生」計畫,找來70歲的班(Ben Whittaker, 勞勃狄尼洛飾演)當她的助理實習生。班過去在電話簿公司工作了一輩子,最後以副總裁(VP)的身分退休,在老年喪妻之後仍想追求成長以及與人的連結關係,因此積極重新投入職場。
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男女主角的對比。20歲對比70歲、女性對比男性、創業執行長對比實習生、服飾電商對比電話簿出版商、不擅處理人際關係對比善解人意、自我意識對比團隊意識,這些條件都在反轉各種傳統刻板印象以及這些刻板印象在組織運作中的實踐。相對於早就被討論到爛的性別議題(女主管對男部屬),本片提出更有趣的議題是: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該如何相處?
在組織中,年紀往往會成為領導力與權力的重要背景因素之一。特別是在華人企業中,年齡差距往往與權力位階成正比,如果長輩不是主管,那往往會產生很多麻煩,例如年輕主管不敢指揮年長部屬、年長部屬不服從年輕主管、其他團隊成員不知道該聽誰的話。簡單的說,受儒家文化影響強烈的組織,年長者很容易成為非正式領導者(Informal leader),與組織賦權的正式領導者(Formal Leader)起衝突。
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的運作是否能順利──或者說,正式領導者與非正式領導者之間是否能和諧相處,第一個因素取決於年長部屬願不願意服從年輕主管。組織規範的權力結構,在能力相符的前提之下,不管放上誰、彼此的背景條件如何,都應該要能運行;如果部屬基於年紀、年資、性別、種族等因素而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構,短期會造成衝突、無法運作,長期則會影響績效。
在《高年級實習生》中,班在職場上所展現出的最大的特質,就是服從性。他迅速地融入組織、與組織其他成員打成一片;許多組織成員遇到生活問題時都會找班討論,班確實影響著辦公室氣氛。班擁有強大的人格感染力,完全是個充滿智慧、受人敬重的長者,如果他不想完全順著茱莉的意思行動,就可能會讓茱莉的決策與執行受阻。班深諳組織最忌諱多頭馬車,即使他自己有非常完整的職場經驗,卻不會質疑身邊這群只有二十歲、可能跟他孫子一樣大的年輕創業者的思想與行動。
從另一方面看來,即使部屬能服從主管,也不表示主管就能買單;因此,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年輕主管能不能認同年長部屬。茱莉一開始對於這位高齡70歲的實習生也相當束手無策,完全不知道要如何配合,甚至一度想把班調走。在本片中,茱莉一開始對班的質疑來自於她自身與父母不順利的相處經驗,但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主管對年長部屬的質疑,更大一部分來自價值觀的差異。例如班過去在電話簿公司工作,但電話簿是已經被淘汰的產物,而班也不會使用臉書(Facebook)等新科技產品,茱莉當然可以有充分理由懷疑班無法理解她身處的電子商務產業。
《高年級實習生》畢竟是傳統好萊塢喜劇,茱莉與班的職場互動幾乎沒有任何衝突,也建立了私交。兩人結成忘年之交,茱莉甚至把班視作人生導師,對他坦承自己的婚姻危機;班協助了茱莉做出決定,最後兩人都很幸福美滿,可喜可賀。
換言之,年紀差異帶來的「權力認知」是問題的核心,而「信任」則是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的合作是否順利運作的唯一解方。
在現實生活中,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的互動可沒這麼簡單。《高年級實習生》設定的情境畢竟較不那麼傳統,一種常見的年輕主管與年長部屬的互動情境,往往是「第二代接班」──老臣輔佐新少主。老臣對公司瞭若指掌,不見得會對新少主第一時間展現服從性(或者是表面上服從、私底下另有異心);新少主急於重新建構自己的團隊、佈署自己的人馬,對老臣有所忌憚。另一種常見的情況則是,年輕主管是為了解決某種組織變革危機而找來的空降部隊。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主管不僅難以建立威信,甚至沒有親屬關係作為後盾,面臨的衝擊與挑戰往往更大更難,要建立信任關係也越加困難。
《高年級實習生》終究給了我們啟示:如果你不打算信任你的主管或者部屬,不管他的年紀有多大或者多小,這段關係絕對不可能長久。信任是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