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用iPhone得到認同嗎?(圖/冒牌生攝)
前幾天有個中階主管朋友在徵才,面試者是個來自嘉義的女孩,出社會大概五年,至今換過3次工作,每份工作平均待了1年多,朋友問:「目前你工作至今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麼?」
我的朋友聽到這個答案後略為詫異,心想:「她用的手機比我還好,現在年輕人都這樣吧!賺1000花3000,實在很捨得花。」
後來更進一步了解,那時女孩剛進職場,她的家人聽到這件事,反應跟我那位中階主管朋友差不多:事業是有做那麼大嗎?3萬塊耶!為什麼不省下來,或寄回家補貼家用?為什麼一定要買iPhone?真不懂事!
我剛進入職場時用的是Nokia滑蓋機,沒有行動網路,那時「iPhone」、「行動網路」可都是奢侈品,存了幾個月的薪水跟家人提到想換成iphone還有申請行動網路也是被唸了老半天。
可是,換了手機後,我開始用手機版的Facebook,別說經營粉絲團,然後最後成就了150萬人幫我按讚這件事,就連等公車上班的通勤時間都變得沒有那麼痛苦,甚至由於當時在遊戲產業,我搭上了手機遊戲的行銷列車,慢慢地找到屬於自己的職涯路。
除此之外,這也是快速獲得同伴認同的一個辦法。
簡而言之,上述的自我學習、打發時間等用途都可以用他牌的低階手機獲得,那時候也有三星、HTC等選項,可是我若不是買iPhone,用的是便宜貨,在初出社會尚未找到自我認同感的日子很容易被邊緣化,從一個陌生的城市到另一個陌生的城市,被邊緣化以後的日子感覺比被逐出部落的原始人還可怕。
對我的中階主管朋友來說,他存在的群體已不需要用手機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剛出社會時,為了避免被排擠,即使iPhone比其他手機貴了一些還是會購買。
朋友說,女孩後來還說,當時她滿懷憧憬地進入夢寐以求的電視台工作,聯繫以前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藝人上通告,每天總是通電話、聽故事、re腳本再設計問答題目 。那時候月入不到3萬,手上的滑蓋機用得開心,就算公司只有每個月補貼500塊的簡訊費用,她依然盡責的通電話、聽故事、re腳本再設計問答題目 ,每次收到電信帳單金額都高得讓她吃了好多天泡麵,但甘之如飴。
那時候,智慧型手機剛開始流行,越來越多藝人不喜歡收到簡訊改用whatsAPP,她的工作開始有困擾,每次致電對方確認是否收到敲通告的簡訊都再三地被質疑專業性。
「你居然沒有?你要我用簡訊回傳?你不知道那樣要多花3塊錢嗎?」這樣連珠炮的回答,似乎不換智慧型手機,沒有whatsAPP、Line、微信彷彿犯了滔天大罪一般。
不過,這都比不上有次她聯繫當時知名的偶像團隊來得讓她印象深刻。
那位偶像團體歌手到了錄影現場看了她的手機一眼酸道:「拜託!連我領22k的同學都刷下去了,你還在用智障機啊!」那番對話讓她仍然無法忘記。於是,努力了三、四個月,她存了一筆錢後終於換了iPhone。
「後來呢?你有錄取她嗎?」我問。
「有,因為後來我發現她到現在還是拿著當年那支iPhone。」
很多事情自有原因,很多時候年輕人不像長輩想像中的如此「唏嘩」,而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隨波逐流,而是審慎評估自身能力,找到對自己、對未來最適合的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