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轉載:給蔡正元邱毅上論文寫作課

給蔡正元邱毅上論文寫作課(劉冠麟)

 
 
 
 更多專欄文章
寫一篇期刊論文大致上可以分成引言、文獻回顧、實驗方法╱步驟、成果和結論。一篇論文必定會引用其他論文,尤其是科學研究,在進入實驗之前必須先向讀者交代脈絡。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先前的學者所做的實驗中,得到什麼結論?那個結論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通常一篇論文大概會引用幾十篇,甚至百篇論文。
而在引用其他論文的同時,除了註明出處外,還必須進行改寫。幾乎每位投稿國際期刊的學者與研究生,都要磨這一番功夫。學術論文寫作本身是一門學問,是可以在研究所開設一、兩個學期的課程。在我剛開始上論文寫作課時,有一堂課特別重要,叫做Paraphrasing,中文意思大概是「釋義、改述」。

改述勿超譯或扭曲

那麼怎麼樣的Paraphrasing才算合格呢?首先要注意的是在重述別人的話時,不可以「超譯」或者「扭曲」別人的意思。讓我們來做個練習,試著改寫以下的文句:「小蔡這種抹黑的舉動,毋寧是一種指鹿為馬的行為。」聰明的你應該想得到怎麼改吧,我們可以說:「小蔡做了抹黑這件事,形同指花為蕉。」不僅換句話說,也保留原引文的意思,是非常好的改寫。再舉個例子,「根據研究指出,香蕉不僅沒有豐富的鈣質,還會干擾骨頭發育。」如果你改寫成「根據研究指出,太陽花不僅沒有豐富的鈣質,還會干擾骨頭發育。」萬萬不可,這幾乎變成了「竄改」,被引用的作者應該會暴跳如雷吧!
論文寫作傳遞了科學成果的價值,是每個科學家都必須具備的能力。然而,先前提到任何投稿到國際期刊的文章,必定要用英文寫成。英文作為國際共通語言,實現了各國科學家溝通的可能,但也成為束縛,對於我們這種非以英文為母語的寫作者而言,所知詞彙不比母語使用者。通常是看到某篇論文這樣陳述其成果與結論時,我們大概第一時間就把整段話記錄下來,又因為需要閱讀上百篇的論文,僅註記從A論文得到什麼,從B論文得到什麼,而疏於改寫。
回到陳建仁副總統候選人「涉抄襲」的這篇論文上,此事件僅是第一作者陳冠宇(現為台大醫院醫師)在投稿《Cancer》時,被眼尖的編輯發現在「引言」與「方法」的部分,有從其他論文直接摘錄的文句,並通知陳冠宇進行修改。投稿的國際期刊都有其審查機制,很少有直接投稿直接錄用的。通常是投稿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初審,回復完初審意見,比較嚴謹的期刊還會有複審,等把所有初審、複審的問題解決後,才會被刊登。所以這篇被指控抄襲的論文,其實根本就不是抄襲,而是在審查階段時,針對評審的意見進行修改。 

研究人才竟被抹黑

而這篇早在2007年被刊登的論文,不僅沒有所謂的抄襲瑕疵,還對醫學研究有著不可抹滅的極大貢獻。陳冠宇是台灣的研究人才,被蔡、邱兩位委員抹黑到這種地步,對同樣從事科學研究的我而言,感到痛心疾首。
也許你會問,如果這件事沒那麼嚴重,為何還是爆發了「抄襲」的新聞?就因為研究的機構叫做台大,台灣最強學術研究單位之一,對其學生教育與研究非常嚴謹,絲毫不馬虎,還立即召開倫理委員會。這不是醜聞,反而讓我們看到第一學府是怎麼教育他們的學生,令人敬佩。
蔡正元委員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候選人,而邱毅委員曾經在美國康乃爾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兩人對於學術論文研究與寫作,肯定比我懂得多。我以一個中學寫作老師身分來分享寫作心得,簡直是班門弄斧。或許,蔡、邱委員需要的不是什麼寫作課,而是公民與社會、道德與倫理之類的課吧。 
研究員、寫作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