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轉載:是時候拆除博愛座了!

【投書】姚德謙:是時候拆除博愛座了!

2015/11/17
關鍵字: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最近有位女孩,在社交平台D-card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我再也不敢坐博愛座了〉,文中指出這位正值經期的女孩在捷運上經痛,痛苦地不得不找個位置坐下休息,偏偏人潮壅擠的捷運車廂內,只剩下博愛座,被腹痛逼到絕境的女孩就這麼坐了下去。而這個舉動卻引起了車廂內ㄧ位婦人的關注,這位婦人毫不留情地對著朋友批判女孩,而女孩只能難耐地抱著自己的肚子倚靠著座椅,痛得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而今年六月,一位因為車禍造成心臟創傷性主動脈剝離,差點喪命的男子。在緊急搶救的手術後,做了心臟支架手術,肺部些微塌陷,領有重大傷病卡。穿上衣服依舊與常人沒兩樣的他,在搭乘捷運時,坐上了博愛座。當時壅擠的車廂走進了幾位孩子,此時卻跳出一位「伸張正義」的人,指責批判這位男子的不是,認為男子應該要讓位給孩子。而這樣的舉動也讓男子承受來自其他乘客的壓力。
有些網友即表示「博愛座設置的美意早已灰飛煙滅,成為了腦袋有問題的正義之士伸張正義的工具」。但批判那些正義之士並無實質上的意義。即使是那些指謫者,也是為了其他有需求的人好,我們應該檢討的是整個制度與文化結合後產生的謬誤。
為什麼我們看到一位老人家進入車廂,會認為博愛座上的人該讓座?因為我們都希望「身體狀況良好的人禮讓座位給有需求的人」。這時我們應該反問自己,既然是這樣,為何只有坐著博愛座的人需要讓位呢?
近十年來台灣推行的博愛座制度早已讓「讓座」文化深植我們的心中,見到老弱婦孺走上公車,看看博愛座早已成為我們的反射動作,這樣的制度成功塑造了社會裡體諒他人的氛圍。然而如今也到了博愛座該功成身退的時候。因為博愛座制度演變至今,早已框架住我們的認知,讓我們成為了冥頑不通的「偽善者」。
因為博愛座的制度,我們開始將禮讓這樣的「善行」,轉化成「義務」,並自顧自地用自己的角度,將所有責任都強加到博愛座上的人們,每次搭乘捷運時像道德警察般的監視這制度的實踐,並莫名地免除了其他乘客的責任。但其實,說到讓位,每位乘客的責任都是一樣的,唯有將博愛座的制度取消,我們才能把幫助他人的義務重新分配給眾人,並學習尊重每個人。
禮讓制度已深耕心中的台灣人,已經不再需要博愛座的提醒,唯有取消博愛座制度,我們才能把目光重新放到所有人的身上,讓大家一起分擔禮讓的責任,也讓有需求但外貌正常的人不用再為了眾人的壓力而煩惱。而世界上的許多城市也漸漸地取消了博愛制度,改以柔性的廣播、標語方式提醒所有的乘客讓位的美德。取消博愛座制度,重塑讓座文化,才能帶領台灣走向文明社會全新的一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